English

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

2000-01-18 来源:光明日报 王梦奎 我有话说

2000年是不是新世纪的开始人们尚有争论,但中国经济从总体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却是明显的事实。这主要是因为:

第一,正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向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的目标。“十五”计划是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。1980-2000年GNP翻两番的计划,提前5年,在1995年实现了。后来中央又修改了原定目标,提出2000年人均GNP比1980年翻两番,也提前实现了。从总体上可以说,我们已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,而且比原来预定的标准高。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即从小康逐步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。这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引起许多重大的变化。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,是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有关的。“十五”计划必须考虑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,使第三步战略目标有个好的开端。当然,全国发展很不平衡,有些地方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,有4000万人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。但从总体可以说,我们已初步实现了小康。我说“初步”,是因为小康是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,直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,都是小康。这几十年都是小康建设,也可以说是从小康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。

第二,经济体制已进入了新的阶段。“十五”计划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。以往的九个五年计划,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,或者是在经济体制转折过程中制定的,也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。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,计划的方法,实施计划的手段,要充分考虑到体制的变化,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和新问题,包括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方向,都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。

第三,国际形势的变化。国际政治格局、经济格局和军事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。制定和实施“十五”计划,必须考虑国际形势的变化,特别要考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,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情况。在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条件下,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。这是直接关系我国下世纪在世界上地位的大事。

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估计,向来有乐观派和悲观派之别。有时乐观主义占上风,有时悲观主义占上风。前几年乐观派占上风,甚至有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过分乐观的估计,比如说中国经济总量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美国。近两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,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外贸出口困难,加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,悲观主义有所抬头。我所接触的一些国外经济学家和政界人士,绝大多数对中国经济还是看好的。宣扬悲观主义观点的人,有些是学术见解问题,有些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。

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确实存在许多困难、许多棘手的问题,都是必须高度重视,认真加以解决的。但是,总的来说,当前我们所遇到的困难,是前进过程中的困难。从主流看,从长远战略眼光看,中国经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,有着光明的前景。

第一,从经济发展阶段看。我国正处于传统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,现代化进程刚刚开始的经济发展阶段。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,刚从温饱进入小康,在消费方式的变化、产业结构的调整、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,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有大片的国土有侍开发。科技进步会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,消费水平的提高,会为新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。

第二,从物质条件看。现在各种建设材料和机器设备供应丰富,还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,有比较多的外汇储备,过去做不到、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建设项目,现在很容易就做到了。也就是说,我们已具备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。

第三,从体制基础看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,一方面,市场化程度在提高,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增强;一方面,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施宏观调控,国家也积累了经验,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,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市场。继续深化改革将使经济体制逐步完善,这会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。这就是说,我们的体制条件也是具备的。

第四,从人才条件看。中国人口多,就业压力大,但劳动力价格便宜,具备竞争优势。大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成长起来。实施“科教兴国”战略,发展教育事业,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,留学回国人员越来越多。各级领导积累了领导改革和发展的经验。即人才条件是具备的。

第五,从国际环境看。尽管国际环境有不少隐忧,但和平的国际环境能够保持,我们还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。我国是有重要影响的大国,综合国力不断增强,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。

综合分析上述各方面条件,可以看出“十五”时期我国经济将是一个新的成长期。整个下世纪初叶会保持好的发展势头。“十五”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,从全国来说,可以定为7%左右。这同“九五”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提出的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相吻合,也是可以达到的。也有同志提出,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7-8%左右,能达到当然更好,发展是硬道理,“十五”时期要突出经济增长,强调经济增长。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,提高经济增长质量。(本文系作者在“知识经济论坛”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,有删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